新梦想环球教育王老师认为,南京理工大学在传承红色基因、书写教育新华章方面有着诸多举措与成就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完善“四引”工作机制,推动思政工作提质增效
思想引航: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筑牢思想政治工作“生命线”,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、制度化,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通过与江苏省委党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,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“三进”工作,打造思政“金课”,成立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等,增强思政课质效。
价值引塑:构建以使命文化为核心,军工文化、奉献文化、暖心文化为支撑的校园文化体系。通过号召向王泽山院士学习、打造话剧《献身》、建设军工文化设施、编写出版校史等方式,汇聚精神力量,营造文化氛围。
典型引路:构建典型培育、挖掘选树、强化引领的长效育人机制,选树了陈光院士、张海玉、徐彦秋等先进典型。鼓励优秀典型牵头成立思政工作室,开展“奋斗的青春最美丽”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,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育身边人。
品牌引领:推出“红色留声机”“团青微课堂”“心声电台”等精品项目,打造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入选工信部部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品牌。整合资源,深化拓展“百时奉献”“军工文化育人体系”“国防行”等品牌项目建设,打造二月兰和平文化节等特色活动,赓续红色血脉。
构建育人新生态,提升学生爱国精神与时代关怀
创新人才培养模式:构建基于“大平台—大团队—大项目”的科研育人体系,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“百千万”计划,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,以科创赛事为牵引,全维度赋能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发展,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系统工程思维,厚植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。
加强实践教学: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“一课一品”建设,完善“第二课堂”学分制,推进“四位一体”实践活动,引导学生融入强国建设,在实践中提升思想。
以“三层融入”为核心,搭建拔尖人才成长阶梯
将国家急需融入专业建设:坚持国防特色发展,发挥特色学科群优势,依托国际前沿学科,打造新型国防拔尖人才培养体系,培养科技领军人才。同时,调整优化专业布局,新建和转型升级专业,优化卓越国防工程人才专业新结构。
将国防特色融入人才培养:创新“321”个性化人才培养新模式,重构课程体系,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,构建国防人才培养知识图谱。将国防科研项目引入创新实践环节,开放科研平台,提升学生国防创新活力。
将拔尖追求融入教学方法:以基层教学组织为抓手,提升教学效果。邀请国防领域名家开设研讨式课程,以国防科研前沿项目与真实问题为载体革新教学方式,建设项目式教学改革项目和示范性课程(群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