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梦想环球教育李老师表示,在高等教育的领域中,南京理工大学以其独特而多元的教学方法,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一方沃土。这些特色教学方法不仅契合时代发展需求,更紧密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,助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。
互动探究式教学,点燃思维火花
在南京理工大学的课堂上,互动探究式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。以《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》课程为例,团队独创了ADA(ASK-DISCUSS-ANSWER)教学模式。课堂不再是教师的“一言堂”,而是充满了思维的碰撞。教师巧妙地将讨论式、启发式、互动式教学融入其中,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。在学习复杂的电路原理时,学生们积极思考,主动提问,随后展开热烈讨论。通过这种方式,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,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锻炼。同时,PBL(Problem-Based Learning)问题式教学也被广泛应用。教师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选题,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个小型电子设备的设计与制作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们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,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。他们分工协作,有的负责电路设计,有的进行软件编程,有的承担硬件搭建。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,学生不仅深入掌握了专业知识,团队协作、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也得到显著提升,真正实现了知识、能力与素质的有机融合。
实践驱动式教学,提升应用能力
学校深知实践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,大力推行实践驱动式教学。校内拥有多个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实验室,如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、智能弹药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。学生有机会参与前沿科研项目,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所学知识。在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,学生参与爆炸与冲击过程的研究课题,通过操作先进的实验设备,采集实验数据,并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分析。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科研实践能力,更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。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。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,南理工学子屡获佳绩。以数学建模竞赛为例,学生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,借助计算机编程实现算法,通过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。在备赛过程中,学校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教师、培训课程以及实验设备支持,鼓励学生跨学科组队,发挥各自专业优势。通过竞赛,学生的创新能力、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。
分层分类教学,满足个性需求
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,南京理工大学实施分层分类教学。在通识教育方面,学校重构了更具弹性和高阶性的通识教育体系,强化学生数理基础培育。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,对高等数学、大学英语实施分层教学。对于基础扎实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,设置难度更高、内容更深入的课程,满足他们的求知欲;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,则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,帮助他们逐步提升。在大学物理课程中,根据专业培养目标,按力学、磁学、热学三个方向分类设课,并引入不同学科教学案例,更好地与高年级专业课程衔接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,学校围绕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,深入实施“321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构建“基础+进阶”课程体系,设置本研贯通类、校企共建类、中外合作类等进阶课程,切实保障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,真正做到“一人一方案”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轨道上充分挖掘潜能。
南京理工大学通过互动探究式教学、线上线下融合教学、实践驱动式教学以及分层分类教学等特色教学方法,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学习平台,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,助力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,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