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学术不端?
学术不端的英文名称为Academic Misconduct,指代的是当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进行了违反了学校规定,破坏学术诚信Academic Integrity的行为。
澳洲学术不端现状
澳大利亚学术界正在努力研究如何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。与许多国家不同,澳大利亚没有一个独立机构来监督此类调查,而是由大学和研究机构自己解决。如今,几起备受瞩目的科研不端行为案件引发了人们对现行制度的批评,建立一个独立的研究诚信机构的势头正在形成。
但是,还有一些澳大利亚大学的负责人坚持认为,内部诚信部门足以根除科学不端行为,而设立一个无所不为的诚信机构是一种浪费。目前,相关议题暂未讨论出结果。
二、触犯学术不端的行为
论文查重率过高
Reference引用不当
找代写/找代考
找人帮写作业、写论文、代考。
共谋行为
与同学分享详细的解题思路或者作业计划,线上考试与多人一起答题,过多借鉴其他同学提出的思路等都属于共谋行为。
线下考试作弊被抓包
伪造数据和结果
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论文内容
抄袭自己以前的作业和论文
伪造、篡改、造假项目数据
引用观点未标明或错误标明出处
总的来说,触发学术不端行为除了主动进行的违规行为,还有无意识的学术不诚信,意思是说学生在对制度解读不清楚而犯下的错误,比如,写论文引用资料时不知道如何使用正确的格式,对澳洲教育体系中约定俗成的学术诚信习惯不了解等,所以留学一定要清楚当地大学的学术要求。
三、被判学术不端后—常见处罚
澳洲大学有很多,但是几乎所有大学对于学术不端的定义都很类似,一般分为轻微、中度、重度3个级别:
轻微违反学术行为,判定标准是基于学生的粗心或者忽略规则而导致的。
•轻度剽窃(重复率10%以内),例如“引用”不充分或不一致,转述与原著过于接近;
•轻微的抄写,例如抄写一两个句子。
轻度违反学术的行为影响不大,一般只会扣掉一些作业或是论文的分数。
中度的剽窃、抄袭行为(重复率10-25%)。分为三种情况:
①将别的项目重新包装,作为另一个项目进行评估;②在论文、学位论文、作业中,捏造或者篡改数据、实验结果或者信息来源;③在作业上与其他学生合作,但将其视为个人作业。
学生会收到学校的学术不端邮件通知,如果邮件来自于某一课的教授,说明还在调查阶段,如果来自于学术委员会,这个学术违规的结果可能已经基本确认了,院校会要求学生为学术不端进行解释,并准备后续的听证会。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证据,可能导致0分及整个科目挂科处理。
①考试作弊被抓包
②重大剽窃,特别是在论文或学位论文中(重复率25%及以上);
③捏造、篡改数据、实验结果或者信息来源的;
④把别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作品或替别人评核(代写)。
重度学术不端可能会收到学术委员会的指控信,那么要特别当心,这个指控基本确认、并且学校已经有证据了。如果解决不当,会导致学术挂科、作业/论文0分,情况严重可能会被劝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