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两三年,国美等国内部分艺术类院校也开始开设“创新设计”专业,让这个崭新的专业走入了大家的视野。
不过,国内的高校和同学们可能对这个专业还不太熟悉,因而产生了一些疑问和误解——
“创新设计是不是很高大上?”
“这么新的专业...会不会很不成熟?”
“创新设计,是不是要设计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?”
创新设计到底是什么样的专业呢?
海外高校的创新设计专业又是如何设置的呢?
申请时怎样才能获得招生官们的青睐?
创新设计培养的是一种“思维和视角”
和传统的、以划分设计对象的专业的分类方式不同的是,创新设计并不是一个工种——有人是室内设计师,有人是交通工具设计师,但不会有人说自己的是创新设计师。
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,学习创新设计更像是帮助学生扩大作为设计师的视野,让你能够在设计过程中灵活地运用交互、工程等等各种各样的设计手法。
很多同学觉得创新设计听起来并不是很好“落地”,也正是因为它是对于我们广义上的设计创新能力的一种训练——我们并不能用传统学习方法去看待创新设计,创新设计针对的并不是对某种确定的设计对象(比如景观、室内、家居设计等等),而是需要设计者自觉地去寻找一个感兴趣的方向,并充分运用自己在该专业中所学习到的创造力和设计技能。
创新设计不仅仅是“新”而已
大多创新设计的项目,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作品的创新性。
这里又有一个常见的问题:想要申请创新设计专业,或者说表达自己作为设计师的创新性,一定要做非常新奇,前无古人甚至稀奇古怪的设计作品么?
首先,以IC和RCA合作的创新设计专业为例,项目欢迎来自广泛的设计专业的申请者,并不拘泥于某种产品的设计,这也就给了我们创新的空间;
然后,设计的主题和潮流在那里,创新性并不是说要找个多么剑走偏锋的主题,而是在严谨的研究、数据和大量的图表细节以及决策中,展现出你与众不同的思考过程和最终的结果。
比如专注于可持续的服装设计的Bethany Williams,她运用可回收材料和手工工艺制作衣服,但设计师的焦点还远不止于此,她还积极地和各种艺术团体和慈善机构合作,逐步建立起服装盈利到回收的链路,将设计变为一场社会实验,以将可持续设计的思路反馈到整个时尚行业。
RCA&帝国理工“联手出品”的“创新设计”到底是什么?
虽然说在国内,创新设计的学科建设刚开始起步,不过在海外,它已经是一个十分成熟的专业了。
比如创新设计专业里的标杆项目皇家艺术学院x帝国理工学院的合作项目,最长建设时间已经超过了40年。
先来看看合作办学的双方:
皇家艺术学院(RCA)
自从QS建立“艺术设计院校排名”专业榜单开始,RCA在榜单上就从没掉出过全球TOP1的位置,可见这个学校在艺术与设计领域有着怎样过人的地位和实力。
英国帝国理工学院(IC)
这个就更不用说了,G5之一,英国理工科学生的“伊甸园”,因为出色的教研实力在每七年更新一次、含金量超高的2021 REF排名中荣登全英第一的宝座,2023 QS排名也是稳居世界前10。
就是这样两所地位超然的院校,他们合作办学创办了创新设计工程和全球创新设计专业,教学资源共享,几乎成了全球含金量最高、也是申请难度最高的一个设计专业。
创新设计工程IDE
项目已经建立了40年,并已经成为了RCA的门面专业,在两者的合作下,你能同时学习到科学、技术和工程的严谨和精确,和设计的灵感和创造性。
IDE更加适合想要长期在伦敦进行深入的设计学习、尤其是关注于IT等工程技术方面学习的同学。
全球创新设计GID
GID是IDE的姐妹项目,两者之间有一些差别。
2013年,IC和皇艺合作创办了GID这个全新的创新设计专业,项目学制两年。
之所以叫全球创新设计,是因为这个项目不仅有英国这两所名校的合作,还和美国、日本、新加坡、中国的学校合作,两年内让学生们在欧洲、北美和亚洲的三个主要的设计、文化和工业中心分工合作,为学生提供更具国际化的学习环境,有利于学生们将比较常见的设计思维整合起来,建立包括设计学、营销学、工程学、哲学等各个学科的广阔的设计视角。
在两年的学习时间里,同学们有四个学期在伦敦学习,有两个学期将在东京庆应义塾大学、清华大学、纽约普拉特学院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的两所学校学习。
因为两所艺术和理工强校强强联合,这个专业一方面关注文化、社会与设计的融合研究,鼓励学生站在全球视角去观察世界中存在的问题,并通过调研寻求解决方法,用设计的手段提出解决方案,并在其中加入,更多商业性、社会性、全球性的思考。
另一方面,因为IC带来的理工基因,项目也关注设计与科学、艺术与技术面的结合,欢迎包括设计、工程、信息、甚至是数学等各种背景的同学申请。在这个项目中,你能找到和不同背景的同学们相互合作的机会,更加深入地探索工业、交互等设计领域。